涨价,装修行业没得选?

来源:品途发布:11-19 13:43阅读:557原文链接
摘要:房地产降温,原料价格普涨,进退两难的装企似乎迎来了“至暗时刻”。

进入四季度以来,国内能源、金属、化工等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了大幅上涨,建材领域更是“涨”声不断,多种材料价格刷新历史纪录。

从事门窗安装多年的张先生告诉笔者,“上半年,一吨普通铝合金原料的价格是21500元,现在已经涨到了29500元,安装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玻璃胶,9月初一箱280元,现在是380元。”事实上,国庆假期后,已有多个建材家居企业发布涨价通知,南昌海螺水泥10月17日起,各种品种水泥价格上调40元/吨;上爵电器10月20日起,所有照明产品价格上调5%-10%;华鹏陶瓷10月26日起,全系列价格上涨5%-10%。

另一方面,房产市场调控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9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1%,自2015年5月份以来房价首次下跌,二手房价格也自2015年来首现下滑,环比下跌0.2%。在“停发第三套房贷”、“房产税改革”、“部分城市限购”等政策持续发酵下,房价从普涨到普跌仅仅用了三个月。随之而来的市场降温,让相当数量的装企因业务萎缩、竞价激烈而举步维艰。

如今,建材价格的疯涨让装企腹背受敌,涨价无疑是将客户拱手送人,不涨又覆盖不住成本,“涨”还是“不涨”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难题。


涨价危机,层层传导渗透

原材料的上涨主要受限电限产政策、全球量化宽松、供需关系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环保压力、国际经济、疫情反复让建材价格瞬间进入“疯狂四季度”,而对家装产业造成的影响正在层层渗透。

通过对上海某大型建材市场的实地了解,我们注意到,本次建材涨价不但幅度高,范围也很广,覆盖水泥、玻璃、砂子、陶瓷、木材等多个品类,几乎无所不涨。

玻璃胶商家刘兵称:“以前每支胶能挣1块出头,现在每支胶就2、3毛钱利润,上海做玻璃胶的厂家多的是,你要利润就要卖的贵,贵了人家不买只能等着它过期,但是没办法,107胶涨价,我做的玻璃胶也只能涨价。”(107胶为玻璃胶主原料,占总成本70%以上)从事板材供应二十一年的李军展示了十余张涨价函,无奈表示,“现在不只是原料涨疯了,年初至今,我们用的木材、胶水,甚至辅料,涨幅都在15%到43%之间。”

不单单是供应商,经销商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某软装品牌销售施女士表示,9月份到现在,公司内部已经上调了四次产品价格,一次次的涨价让许多本来就犹豫的消费者更不相信销售了。整个国庆也没有出现以往“金九银十”的盛况,大概今年国庆的开单量只有去年的一半。

此外,原料上涨的震荡也已经波及到家装行业,家住上海普陀区的王女士最近发现材料越来越贵,自家的房子本来10月底可以完工,但现在材料短缺、价格上涨,自己的装修预算在15万左右,现在全屋定制比之前涨了2万,窗户涨了1万,算上其他七七八八,现在要接近20万才能完工。


困境重重,装企面临两难

装修行业在此番涨价冲击下陷入困局,也可以视作是行业隐患积累多年的一次爆发。

长久以来,装修行业都存在大量发展痛点,大部分装修公司也都存在避无可避的生存难点。

首当其冲的是市场秩序混乱,无序、不良竞争普遍存在,无资质、无执照、无技术、无装备的施工比比皆是,坑蒙拐骗、卷逃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诸如工程质量、售后服务等用户权益难以保障。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从业准入门槛低,游击队式装企数量繁多,大量施工人员缺少培训,行业整体鱼龙混杂。同时,这些不利因素也导致了产业升级困难,中小型装企经济效益低下。其次是大多装企采取粗放式发展,数字化意识尚未觉醒,运管模式、采购效率、品牌程度等难题长年得不到解决,所造成的结果是抗风险能力低下,在诸如涨价风波等突发事件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扎根上海多年的徐州某装修公司负责人金扬称,10月以来,他接到了六次涨价通知。钢材、电线、水泥,连塑料都在涨。他说:“今年春节之前接的十几个订单都处于亏损状态,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我们不敢做包工包料了,这次的涨幅实在太难琢磨,现在只能是按照设计方案让客户自己去采购,不敢轻易签订新订单。”

现阶段,装企需要面对的是“人、货、业”的三重压力,即用户、材料、行情。面向装修用户,装企需要将原料上涨渗透向用户,但这绝非易事,选择随行就市很可能会丧失一些潜在用户,而与用户“分担”差价也可能因原料价格的频繁变化而无利可图;材料方面,价格的持续上涨会让已签订单变成亏本买卖,履约之路变成赔钱之路,当然,也会有少数不良装企乘机以次充好,达到“平衡”,但这肯定不是长久之计;行情方面,房产市场的飘忽让观望的业主增多,也让装企的生意压缩,市场还出现集中抱团、精装房交付比例攀升等现象,都是装企发展越发艰难的原因。


行业洗牌,拐点即将来临

如果本次原料上涨危机持续,中小型装企的“小而安”生存法则将被打破,行业内的散兵游勇将有可能被直接踢出局,而试图求生的装企势必面临改革。

互联网+时代下,装修行业的发展方向是集约化、规范化、环保化、工业化、智能化,从设计、开发、施工、监理、材料供应等各环节形成有序的整体运作,全面提升行业服务力。而装企则须积极拥抱互联网,实现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

放在装企面前的转型之路有两条,一是自主研发,搭建具备数字化系统运行能力的平台,当然,也可以选择外包给服务商;二是寻求SaaS服务,合作入驻,并在SaaS平台赋能下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对于大部分装企,前者无疑是对自身资金储备、公司决策、市场份额等多项条件的巨大挑战,后者的性价比显然更高。

综合来看,如今的装企已难以使用“拼价格”来适应市场,硬实力缺失的装企会失去博弈资格,当然,另一方面,行业也将在涨价事件中加速进化。家装行业的转型之路起源于六、七年前“互联网+家装”模式的兴起,经过几年发展,在如今的行业梯队中,齐家网等头部平台逐渐发展为装企SaaS平台,在家装全过程中为装企提供涵盖营销服务、供应链集采和创新增值服务的整体经营解决方案的SaaS服务,对很多装企来讲不失为一种尝试路径。

不过,借助SaaS平台赋能也许是不少装企的解药,但这解药怎么吃,吃完又如何,都需要慎重。

装企的症结往往来源于用户的痛点无法满足,即材料价格和装修质量。后者可以依靠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弥补,而前者除了随行就市再难突破。因此,SaaS平台给的解药,装企需要对症来吃。

针对材料价格难题,装企需要借助SaaS平台给予的供应链服务,提升对建材原厂的议价能力,无论是高低质量的产品都有“最低价”保障,省出的部分空间自然可以让利用户,在绝大部分用户都在意的预算层面建立优势。

装企生存的另一个难题在于获客,凭借SaaS平台自带的强劲互联网属性,利用其信息整合能力拓宽装企的获客渠道,在家装这样的领域,平台PV具备相当参考价值,大型平台官网PV可达到数千万每月。

解决材料与获客难题后,任何规模的装企都需要正视口碑积累问题,长久以来,装修被戏称为“一锤子买卖的行业”,这是由于许多装企都在不知不觉中习惯了“不规范”,因此与SaaS平台的合作是装企作业规范化、流程化的新起点。在平台的运营、监督模式下优化装企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才能在积累中赢得用户口碑。

当然,合理运用SaaS平台并不能算是装企的转型终点,装企自身的进步不能完全依赖平台加持,想要进一步发展,装企仍然需要主动探索、改革公司运作模式,规避传统装企经常经历的运营、资金、服务等等难题,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内外并行,用户体验为王

除了利用外部资源,装企的自身发展也应该紧随市场风向,多线且持续。

资金层面,绝大部分装企的倒下要归咎于资金链的断裂。装企的资金管控主要由工程、营销、团队等组成。工程资金包含了人员工资、材料采购等硬性支出,一般是不能轻易触碰,资金链的断裂往往是从某个工程出现延误开始。而营销资金相对简单,如果在入住平台后扔向进一步拓宽获客,那么只要量力而行,定期分析性价比,不超额一般不影响资金链。团队资金主要在于人员的劳动报酬,及时发放是基础,在此之上建立奖励机制能够进一步提升团队活力。

运营层面,单个装企很难达到平台式的资源整合度,但仍旧可以通过良好的市场运营来提升硬实力。首先是做好市场细分,先对自身定位,再对客源、货源定位,整合该定位下的客户与材料,装企主打的方向要明确。其次需要市场调查,定期做好新建楼盘登记,向潜在用户展示优秀案例。最后,可以与某些品牌材料达成代理合作并做好维护,将装修与销售结合,提升更多赢利点。

用户层面,任何服务业的核心最终都要归结于“以人为本”,即用户体验。从设计到报价,从施工到交付,长达数月的服务中有着环环相扣的节点,任何一环的体验缺失都会影响用户的整体印象。从在设计中加入用户更多可操作的项目,从报价中提供更清晰透明的预算单,从施工中辅以监理、科技手段时时监控,从交付环节满足材料过关、质量过关和施工过关,让用户的满意度在每一环节积累,是装企需要长久坚持的服务理念。

在经历建材飞涨的风波之后,装修行业必然会迎来更符合市场诉求的新机遇,摆在装企们眼前的是提升附加值、抗风险能力、数字化水平的发展新方向。可以预见,具备直接赋能能力的家装SaaS平台将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装企们在力求解药的同时也仍需正视企业内部发展,结合外部优势才能迎来更踏实的转型之路。


文章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不实报道,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我们】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