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中的新氧:退市容易转舵难

来源:品途发布:12-06 14:43阅读:1493原文链接
摘要:智识上的转向且如此困难,实际经营中的转舵,又该何其之难。

11月22日,新氧(SY.US)收到了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金星初步的、不具约束力的私有化建议书。

公告显示,金星拟以每股美国存托股(ADS)5.30美元,或每股A类普通股6.89美元(每13股ADS相当于10股A类普通股)的现金,收购金星及其联属公司(买方集团)尚未拥有的新氧科技全部已发行A类普通股。

据金星在公告中表示:“我相信,这个价格将为公司股东提供极具吸引力的机会,它较11月19日的收盘价溢价约22.7%,较过去30个交易日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溢价约21.8%。”

(注:国内投资者看到的股价一般都是ADS价格,此处金星的表述中采用的是5.3美元为标的,下同)

一般而言,当公司提出私有化后,大家对股价将出现一致上涨的预期,持有股票的舍不得卖,没有该股票的则会基于确定性收益赶紧买进,最终形成大涨。

消息发出后,新氧的当日股价也确实如期大涨了11.57%,但随后的发展却超出人们的正常预期。

自11月22日往后七个交易日中,新氧竟连续上演了七连跌,股价屡创新低,并收盘于3.43美元(12月2日)。

反常的走势,不禁让人联想到聚美优品式的私有化闹剧。

一方面,金星此次的私有化方案是nonbinding的,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

倘若股价持续下降后,管理层在法理范围内确实是可以单方面再次调低私有化价格的。

另一方面,在私有化提出前,新氧可以说已经丧失了人气与机构投资者的信心。

在十月份中每天的换手率只有百分之零几,总盘来看也只有2961万的流通股本,折合人民币才六七亿左右,吸筹控庄的门槛极低。

除了所谓的“勾庄”风险之外,整个宏观环境的大动荡(在美中概股问题)和企业自身的发展预期,都使得新氧在私有化之前的走势疑云重重。

目前来看,中长期小股东的亏损已成定数,该私有化价格较两年前新氧上市时13.8美元/股的发行价,折损已达61.59%。

但所谓的确定性收益,即5.3美元的私有化价格能否保住?

过往经验来看,私有化进程从首次提出到正式退市之间,耗费时间将历时半年至一年不等。

在这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又是否会重现当年陈欧从“陈七块”到“陈两块”的风波?


01 大退潮 

短期来看,最直接的影响还是中概股这一身份。

12月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了通过法规修正案,完善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相关信息的提交与披露细则,监管政策即将进入实质性执行阶段。

消息一出,中概股一夜之间蒸发市值超2587亿美元,近百家中概股跌幅超10%,几乎无一幸免。

2020年十月,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保护美国投资者防范中国公司重大风险的报告》后,本公号就开始撰文呼号(陆金所向西去),建议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应该降低登陆/投资美股的权重,尽可能优先选择港股或A股。

随后,2021年3月,《问责法案》首次通过。基于此,我们做出了《历史级脱钩》的趋势预判。

7月,滴滴急速上市,紧接着被全网通报并要求下架。同期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明确表示对跨境数据流动,涉密信息管理的监管态度。

趋势已经明朗,我们心急如焚,连续撰文警告投资者(中概股分化之路),甚至抛下脸面,喊出了“不要再碰美股”的激进口号。

然后便是眼下的状况了。

作为投资人士的辅助者,数千亿美元的蒸发看在眼里无疑是令人心痛的。

尤其是明知道这样的暴跌它其实并不符合“商业逻辑”,同时也辜负了企业应得的内在价值。

但与此同时,这一惨案的发生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此前的认知,即:

商业逻辑只是世界的一环。它很重要,但绝不是全部。

如今,在确定性的大退潮下,海外投资者尤其是占据大多数的机构投资者,将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风险厌恶心理,很有可能在退市计划明朗之前,都不会放置太多的筹码在此处。

对于新氧这样的小盘股来说更是如此。


02 大重估 

可利空还远不止这一点,今年以来,互联网行业的种种变动,使得其估值逻辑也随之发生了深刻改变。

今年九月,工信部信管局召开了165专项“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结合此前轰轰烈烈的反垄断大潮,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主线认知,即:

互联网基建化。

我们认为,从今往后,要以“水电煤”等公共行业的估值标准来估值传统的互联网业务。

具体来说便是,估值低于10pe,且净利润率保持在5%左右。

所谓的传统互联网业务,最简单衡量标准便是看它的核心价值,如果说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信息的联通”,或者说“匹配两端”是它的核心卖点,那么无论是电商,还是O2O,还是内容社区平台,这些都属于传统互联网的范畴。

而游戏业务,云计算,大数据,供应链优化能力等,则不在此列。

以此为标准作为比对,新氧最新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新氧信息服务费收入3.7亿元,占比高达85.69%。

该业务的主要内容便是新氧平台通过投放医学美容机构的服务信息,获取广告收入,可以说是典型的传统互联网经营范围。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新氧的未来也将一直如此。

事实上该企业已经看到了流量生意“天花板有限”的窘境,并积极着手进行了相应布局,去做上游的一些并购与整合。

今年6月,新氧以7.91亿元收购武汉奇致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激光和其他光电类医疗及美容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代理业务。

9月,新氧科技CEO金星在美沃斯的演讲中进一步阐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全链路赋能。

同时也明确表态“新氧还在加码供应链”。

此外在更早些时候,新氧及其关联公司还曾投资过医美连锁品牌联合丽格、脂肪医美连锁品牌怡脂等下游机构,以及消费医疗SaaS平台领健。

图片来源:亿欧网

总结来说,就当下的财报情况来看,新氧的财务数据完全没有跳出“流量倒卖商”的身份,很难给到投资者一个大的想象空间。

而未来布局方面,新氧已经尝试着向上下游进行了渗透,只是这一系列动作的成效,仍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验证。


03 强转舵 

写到第三章,我眼泪都掉下来了。

“双鬼拍门”还不算完,更进一步的细分赛道医美,也在今年迎来了较大的整顿。

6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印发《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将在2021年6月-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

11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提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整治各类医疗美容广告乱象,着力解决危害性大、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对制造“容貌焦虑”等9种情形予以重点打击。

强监管背后是医美行业乱象丛生,根据中消协的数据局显示,2020年,医美相关投诉达到7233起,较5年前的483件整整增加了14倍。

关于此,我们有以下四项基本认识,仅供长线投资者参考。

1、从商业角度来看,随着生物科技的不断发展,叠加人口结构、及经济走势的良性预期等多重因素,再结合当下的发展趋势,医疗赛道的前景怎么看都是光明的;

2、但考虑到社会因素,在未来,医疗赛道有可能沿循今日教培赛道的逻辑;

3、医美赛道不同于医疗赛道,二者的区别可大致类比为非学科类和K12学科类。双减后,非学科类赛道实际上是迎来了利好发展。同理,医疗投资者最怕听到的“集采”,恐怕不会出现在医美领域;

4、在当下,宏观环境对医美行业的态度诉求是“稳大于快”,政策导向是“控制大于鼓励”,经营宗旨以及投资者应采纳的衡量标准是“质量优于速度”。

此前,我们介绍了新氧向着全产业链,尤其是产业上游的转型,并持赞赏态度。

但不得不提的是,基于逻辑四,对于新氧在营销端和金融端的举措动作,我们目前持悲观情绪。

十月初,新氧医美被吴奇隆、华晨宇、鞠婧祎、张哲轩、张恒等多位明星起诉,起诉案由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系平台用户私自在文中使用明星照片。

在营销端,新氧的新媒体矩阵共有6个微信公众号、20个微博账号、15个视频专栏,而这些账号的日常推送就是碰瓷各种明星。

除此之外,根据其Q3财报显示,新氧2021年第三季度销售与市场费用为1.9亿元,占总支出费用的58.82%。

广告法规定医药行业禁用代言人,但新氧邀请了《浪姐》里的伊能静做“新氧美肤体验官”,今年5月又官宣赵薇为“新氧医美公益大使”,投机心态严重。

在金融端,11月16日,上海嘉定通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通华小贷)的原股东全部退场,新增股东北京新氧万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新氧(中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共持股100%。

借由此动作,新氧拿下了心仪已久且甚为稀缺的网络小贷牌照。

早在2020年6月就有媒体报道,新氧正在寻求包含网络小贷在内的金融牌照;同年8月,新氧又在官网发布了高级催收主管、贷后管理主管、反欺诈经理三大职位。

在产品端,新氧也逐步上线了“美次卡”、“氧分呗”等分期服务。

无论是市场营销还是贷款服务,其背后的目的都是促转化,做市场。

但从大方向上来看,当下的整个医美行业的重心在正规化、合法化、优质化,正是需要慢下来涤荡行业的时刻。

在服务质量无法保障的背景下,掺杂了贷款的事故纠纷,其复杂度和对消费者伤害也必将再上一个数量级。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近年来,大量的正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也都已放弃医美分期。沪深交易所也在今年8月发出通知,要求在交易所新挂牌的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底层资产中禁止“医美分期贷款”入池。

这些大背景,都使得新氧的医美分期业务如同逆水行舟。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11月2日,银保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了《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其中提到,跨省级行政区域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需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

但新氧收购的通华小贷注册资金为2亿元,若要继续开展业务,仍有48亿元的资金缺口需要补齐。

Q3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新氧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等一共有18.35亿元。

而这样的资金压力会不会影响到私有化进程中的吃相问题,实未可知。

两年前,在撰写关于新氧的深度报道中,我给出的结论还是“未来光明,最大的压力来自于美团、阿里健康等巨头的高频打低频。”

而今世事巨变,互联网逻辑已然走到了尾声,科技含量更高的上游产业却获取了更高的估值共识。

难料,难料。

智识上的转向且如此困难,实际经营中的转舵,又该何其之难。

文章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不实报道,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我们】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
暂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