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思维下,“黎明计划”被嫁接了哪些不实?
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曾言:“大众没有辨别能力,因而无法判断事情的真伪,所以经不起推敲的观点,都能轻而易举的得到普遍赞同。”
虽然这部著作问世已逾百年,但其所描述的大众心理现象,在当下世界中仍在时刻上演——一个最新的例子,就是企鹅号“黎明计划”所引发的一系列是与非。
就在不久之前,B站UP主“薄荷小梦”一条《千万别被腾讯黎明计划骗了》视频爆红,实现播放量超700万,增粉超4万。这条视频列出了腾讯企鹅号所推出的创作者扶持计划“黎明计划”当中的一些争议。此后,许多UP主纷纷跟进对黎明计划进行控诉。
而说来有趣的是,这些被UP主们拿出来痛批的诸如“入驻金未兑现”、“MCN机构抽成”、“引入后反手举报”、“买断UP主内容”、“无法注销帐号”等行为,除开“无法注销帐号”有明确出现外,UP主们并未对其他内容给出实锤证据,他们在视频中的内容来源是“听说”,打着的是“为其他UP主讨一个公道”这种极具正义感的旗号。
实事求是的来讲,若企鹅号在黎明计划中真的做出了上述行为,那么被UP主们痛批,邻章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结果。但现实却是,有不少人打着正义的幌子,实际上想的却是借热点事件收割流量,这也导致了许多UP主们针对黎明计划的讨论偏离了正常讨论应有的轨道,朝着编织谣言收割流量的方向发展而去,并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信息不对称下带来的不实说法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也正是基于此,许多人热衷于用信息不对称来编织各种谎言。在“黎明计划”中蜂起的各种流言,可以说就是一些人又一次利用信息不对称来编织谎言,欺骗用户,收割流量。
从内容行业现实来看,拥有稳定优质内容产出能力的创作者,于行业而言是较为稀缺的。这也客观造成了一个现象:内容分发平台们也非常希望能吸纳拥有稳定内容产出能力的创作者入驻自家平台,以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内容。
而为了争夺稀缺的优质内容创作者,各大内容分发平台推出如“黎明计划”这种针对UP主的扶持、补贴计划,于行业而言是基本操作。
诸如在2017-2018年的内容分发平台竞争高潮期,各大内容分发平台就相继推出各种针对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激励计划。
当时今日头条加码“千人万元计划”、悟空问答挖角知乎300大V并推出问有奖问答计划、企鹅号推出“百亿计划“、一点资讯推出“点金计划”、百家号推出“百家计划“等,皆是如此。
而正因笔者有幸成为这些计划的一员,经历过所谓补贴、扶持的种种操作模式,加上这次对于“黎明计划”也有过一些深入的了解,所以可以明确说,如今一些UP主针对“黎明计划”的指责,绝非事实。
诸如一些UP主在批评“黎明计划”时提到的“引入内容后反手举报”这一引起众多内容创作者极大反感的举措,其实无论从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的官方辟谣声明——“黎明计划授权是非独占性权益,不会对创作者发布的内容进行站外原创投诉”来看,还是从笔者自身经历来说,平台引入UP主内容后反过来再投诉UP主在其他平台发布的视频,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如今内容创作的一大基本现实就是从此前的独家供应演变为了“一处水源供全球”。
给予你补贴、扶持的平台,对于补贴创作者的内容要求,最多的或许只不过是要求你在平台上进行首发,让他们能有一个相对的独占期(一般是几个小时),但却从未有任何一个平台会在引入UP主入驻自家平台后,反手去其他平台举报UP主的内容。这种行为本质上属于一种竭泽而渔,只要平台对于行业有着基本的认知,就绝对不会做这种事。
又如一些UP主在控诉视频中谈到的内容收益必须要通过MCN机构才能提现,而从笔者在此前享受过的多家扶持政策来看,平台给予内容创作者的补贴都是直接补贴至创作者个人账户的,从未有过所谓的MCN机构经手平台给予作者补贴的经历。要提现平台给予的补贴收益,创作者只需要在平台规定的收益提现时间内提现即可(平台会代为扣缴所得税)。腾讯也在此前针对“黎明计划”的声明中表示,创作者通过“黎明计划”分账获得的收益,由平台直接发放到创作者的帐号中,不会经手MCN。
再如所谓的邀请入驻黎明计划后,会给予200-2000元的入驻费。事实上这种说法同样不合常理。事实上平台在邀请优质创造者入驻平台时,根本就不会给所谓的入驻费,更不会把入驻费分为三六九等。即使是当年悟空问答挖角知乎300大V时,给予这些大V的也不是所谓入驻费,而是会给予这些大V一个保底补贴,大V们在完成事先约定好的任务量后(问题回答量、文章更新篇数等),就能够得到平台的保底补贴。
上述种种,对于没有切身经历的用户而言,自然是难以知道的。这也就产生了所谓的信息不对称。而一旦一些别有用心者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进行胡编乱造时,作为非获补贴用户,自然也难辨真假。所以在此从某种意义来说,错也并不在大众,而是这些胡乱编造谣言,进行流量收割的人们,因为他们深知流量密码所在。
警惕“流量思维”带来的事件变形
在剥开这些流传甚广的谣言后,在此回望“黎明计划”,只能说,如今这一计划没有赢家。这一尴尬现象背后,我们也不得不说,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作为此次计划的发起者、平台方,其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从现实来看,作为企鹅号吸引UP主入驻平台的扶持计划,黎明计划”本应该是UP主和企鹅号双赢的一个计划——UP主获得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富足的流量扶持,获得更多收益;企鹅号也借此获得优质UP主们创作的内容,进一步丰富腾讯内容开放平台的内容供给,以进一步满足用户对优质内容的需求。
但反应在现实中,却是在计划过程中管理不严、部分产品设计不完善,所导致了各种问题,出现了UP主账号竟无法注销这样低级的系统问题,这于腾讯内容开放平台这样经验丰富的大平台而言,实属不应该,可以说其要承担这项计划流产的主要责任。
对此,从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发布的官方致歉来看,其表示“接受所有批评,并向创作者们致歉,并及时修复UP主不能注销账户的技术问题等”,也算是在“犯错后站直了挨打”。
在此,也希望腾讯内容开放平台能以此为契机,以吃一堑、长一智,在后续推出这些计划时,能够谋定而后动,实现与创作者双赢。
而“黎明计划”这一本来初衷良好、但结果却不如人意,乃至最终偏离正常轨道,发展成当下这般模样,腾讯的确有错,应该被批评,但这一切都不应该成为一些UP主编织谣言收割流量的理由。诚如UP主“薄荷小梦”在随后视频中对一些UP主的行为也表达出了“…骂腾讯就是流量密码…”观点,可见一些UP主“为其他UP主讨一个公道”的背后,明显是有着收割热点流量等目的。
而从现实来说,这种流量密码不仅存在于腾讯,同样也存在于特斯拉、华为、苹果等极有行业影响力和话题性的大公司身上,毕竟他们的一举一动天然具备吸引用户注意力的能量。而这些公司一旦出现热点事件,其充沛的话题流量也总是会吸引”流量蝗虫们“蜂拥而至,通过夸张标题、断章取义、贴标签有罪推论等等方式撩拨用户的神经,刺激用户情绪,引导用户点击关注,完成流量收割。
可以说,这部分人群对普通用户的心理拿捏,已是非常可怕,他们知道普通用户喜好与厌恶,知道如何引导和引爆用户的情绪,熟练掌握了流量收割密码。
面对各种不实说法,如何避坑?
那么,面对这些因流量思维作祟,进而精心编织出的一张张谎言大网,我们又当如何避坑?
在此,于普通用户而言,或许我们应该做的,面对热点事情,先别急着站队发泄情绪,而是多一点耐心,让让子弹飞一会儿,以更多的信息来源破除信息茧房的包裹。
而于为用户提供内容的平台们而言,则应当进一步健全信息鉴别机制,对那些发布谣言、虚假信息、标题党等行为,进行从严处理;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需要内容创作者们端正心态,有一颗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的心,而不是时刻想着如何获取流量。
或许唯有如此,类似谣言才会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文章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不实报道,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