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投资价值现分歧?剧烈波动的银行股未来到底该怎么看?

来源:品途发布:09-01 09:19阅读:697原文链接
摘要:银行的投资价值出现了分歧?

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各大商业银行的成绩单逐渐披露,很多人对于银行的看法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分歧,看好者觉得银行未来潜力巨大的有之,看空者觉得银行再不改变就终将被改变的更有之,整个市场都在说银行的投资价值出现了分歧?面对着这样的银行股分歧我们到底该怎么看?面对着银行股我们到底又该如何分析?


一、银行股出现价值分歧?

近日,根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近期整个资本市场对于银行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歧,一方面,大量的保险资金减持银行股:

港交所披露易数据显示,8月16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每股2.6112港元的价格减持1950.10万股农业银行H股,套现近5100万港元。

今年以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已累计5次减持农业银行H股,持股比例降至6.97%。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累计减持4次农业银行H股,持股比例降至5.99%。

工商银行H股也被险资减持。披露易显示,8月4日,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减持2500万股工商银行H股,按每股均价4.343港元计算,套现近1.1亿港元。

另一方面,大量的投资机构比如说贝莱德、摩根大通又在增持银行股:

披露易显示,8月17日,贝莱德增持农业银行H股7465.77万股,持有权益占比增至6.05%。7月29日,花旗集团增持招商银行H股4406.82万股。摩根大通也于7月8日、7月14日两次增持招商银行H股,两次分别增持2524.81万股、519.57万股。

基金二季报显示,多位基金经理于今年二季度加仓多只银行股。例如,谢治宇管理的兴全合润二季度加仓平安银行1836.16万股、加仓兴业银行251.57万股;兴全合宜A加仓平安银行517.21万股、加仓兴业银行726.43万股。

面对着市场如此割裂的分化,很多人都在问如此剧烈波动的银行股到底该怎么看?我们有没有可以分析银行业的基本逻辑和分析方法呢?


二、剧烈波动的银行股未来到底该怎么看?

在我们看到银行股的剧烈波动的时候,很多人都在疑惑银行的基本逻辑难不成已经发生了变化了吗?我们又该怎么看呢?在我们苦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笔者的好友著名的银行业分析师王剑的著作《王剑讲银行业》一书恰好上市,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基本逻辑与分析方法,相信很多经济学相关专业毕业的人都会去专门学过《货币银行学》,但是象牙塔中的货币银行学课本往往过于学术,是一种离学界很近但离现实很远的著作,想要学习银行体系的历史与理论是很不错的,但是想要了解银行实务乃至于真正看清当代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货币银行学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而王剑的这本《王剑讲银行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用贴近银行业实际的内容,再加上作者多年的观察汇聚成这本书,可以说这本书是用最现实的逻辑来分析银行业变迁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我们不妨就用王剑的逻辑来看看当前分歧的银行股吧!

首先,从货币看银行业变化与波动的本质。何为银行?归根结底银行就是市场上负责进行货币交易与流通的机构,无论是最早银行起源于意大利贸易港口城市票据、汇兑商人坐在板凳(banca)上的交易,还是我们现在街头巷尾的各家银行,其实都是以货币作为自己经营的核心商品,王剑开篇就论述了货币对于银行的关系,更将货币的本质实际上是欠条这一层关系论述的相当清楚,无论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是作为货币名目论的记账方式,最终都形成了现代商业银行的法定信用货币。其实,无论货币的形态如何演变,无论是大家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币,还是日常使用的电子货币,亦或未来国家发行的数字货币,其实都是主权信用货币,所以货币形式的变化其实不会改变“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级银行制度,所以银行业发展的基础其实并没有被改变,这就是当前各大机构的持仓之中,银行始终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源。

其次,当前监管所形成的市场分歧。其实,我们看到各家银行之所以会被不同的机构所产生不同的判断,最核心的原因依然是银行业所带来的监管预期的不同,表面上来看,银行业是自负盈亏、追求盈利的企业,要按照市场化的原则运作。但是由于银行业具有很多宏观经济的职能,具有较强的外部性,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对银行业进行了较为严格的监管。根据王剑的理论,各国对于银行监管的底线是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家银行为什么会总是戴着镣铐跳舞就会显得一目了然。而之所以最近几年,国家又对商业银行的互联网银行业务进行强监管,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类银行业务进行规制,归根结底都是银行风险的防范,这其实就是监管的核心原则。在这个原则的驱动下,银行业的监管其实将会显得一目了然,伴随着银行业的监管日益精细化,各家商业银行的发展也逐渐从之前快进快出的规模化粗放式发展,向着精细化经营的方向转变,而在这其中转变的如何无疑就会成为不同市场判断银行股好坏的重要指标。

第三,整个银行战略的选择差异。其实在判断银行业发展以及不同银行差异性的时候,王剑提出了战略选择的标准,如果说货币论述的是银行的发展底层逻辑,风险的监管是银行发展宏观环境的话,银行的战略选择则成为了银行不同又一大核心要点,而且王剑创造性地提出了银行的战略选择其实并不完全是银行的主观自主选择,而是整个银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相互制约、相互权衡的安排,比如说国有六大行所采用的分支机构众多的大行战略,通过大来形成属于自己的发展优势,但是大也导致不得不采用标准化、层级制的管理方式,灵活性不足。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网点、客户资源比较比如,资源禀赋决定其无法“靠天吃饭”,这也就导致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人才机制足够市场化,创新意识较强,从而能够实现独特的业务优势。而广大的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等地方性商业银行,虽然规模并不大,但是在当地网点却有不弱于大行的优势所在,所以不同区域银行的战略选择差异往往相当巨大,这也为我们的判断提供了依据。

其实,王剑的整本书中不止这些内容,还有银行业务、银行财务等等众多丰富的内容,不过面对着银行股的剧烈波动,其实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真正的答案,在这个时候掌握一整套的逻辑分析思路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银行股分析的关键所在,这样的逻辑你怎么看呢?

文章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或不实报道,请联系站长删除。【联系我们】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

精彩评论
暂无留言!